Search This Blog

Friday, April 23, 2010

给田涯兄的回信

个人简介

本人谢亦萧,生于1989年9月,系苏南镇江人氏。寒窗十载,北上京师,入读清华。因缘际会,考研侥幸得成,将于今秋入北大光华金融系,以继学业。性沉澹,交游非广,但喜与一二挚友唔言一室之内,即得自足。

答先生问

1.首先,社会上一些关于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评论说我们这一代是最叛逆的一代、是不负责任的一代,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不晓得其他八零后的太多状况。就像这个调查,本来写明了是要调查八零后“天之焦子”如何为住房、事业等困扰而挣扎的,但个人简介所举的两位(田先生与黄先生)似乎都是小康或成功人士;恕本人眼拙,没能看出此次采访对象的代表性。
至于叛逆或者不负责任的一代,我怎么觉得90后更加应当获此殊荣呢?而且戴帽子这种事情,从来都只是只值得一笑而过的谈资嚼舌根而已,我没能看出它值得详细讨论并出一本书的价值,还望高人指教。

2.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到2010年大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在此您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在社会工作当中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本人尚未步入社会,不能妄加揣测。有人说我们是未来的中坚,这是废话。前人退下来,自然要有人接班,不是中坚是什么?有人说我们会革新思想,我倒觉得90后也许更当此任。生活困苦者大有人在,但正如山西某位煤业领导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这些劳动者的素质远远不符合要求,亟待提高”,都应当回家再温三年书才是正经。
当然,一些成功人士会成为当代优秀的资本管理者,这与过去的资本家自然是不同的,因为更加懂得忽悠和胡萝卜的重要性,懂得不因小失大,懂得有奶的哲学,和永远与国家政府保持亲密联系的重要性。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精英。
精英们现在过得相当幸福吧,而我未来没准也会被精英。对此我表示遗憾。

3.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工作的这几年当中给您最大的感触或收获是什么呢?

这段时间对本人而言尚不存在……遂跳过,十分抱歉。

4.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就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走出校门觉得学校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差别?

看起来不回答工作相关的所有问题是很不合适的。那么我就说下畅想吧。
我预期我从事的工作会是研究生相关的(经济金融方面),但不是本科专业相关(数学物理)。社会上学的更直接有用,学校里学的除了扯淡和唱高调、浪费时间,其他都是内化为能力和基础,需要厚积薄发地来暗中起作用。

5.我们这一代人是接触网络最多的一代人,您觉得网络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明确下,我保留90后可能才是触网最多人群的个人观点。
网络是个大杂烩,本来是谁有钱谁大爷,但是天朝的情况有别,实际上是谁有权谁大爷。众多小民或者安于网游交友与A片,或者就是基金炒股泪涟涟。但这只是小民;大爷们不这么玩。下个什么通知,就能勒索一批孝敬,否则给不识相的网站不备案、给墙、给重定向,或者直接封杀。如此等等,我也懒得评说,也不敢详说,请大家理解吧。
简言之,网络让我知道了墙的存在,以及墙外的世界是如何不同。作为一名非五毛非网特非愤青非新左、不排日不哈日不反美不亲美、坚信帝国主义存在、无视天朝意识形态的小民,我只是觉得,网络社会很有趣,各路神仙很和谐。

6.您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与上一代或者下一代有什么明显区别?

上一代人: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奋斗搞一套房啥的。
这一代人:上述可能性限于成功人士与投机者。
下一代人:如果北京等地房市成功崩盘,天朝泡沫化为乌有(其实应当说是被席卷而去),中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90后们的爹妈的状态直接决定了90后的生存状态。当然,非主流人士或许会成为主流,这谁也说不好。

7.您觉得这个时代或者说我们这一代人缺的是物质还是精神?为什么?

本人缺物质。有了物质才能谈精神,虽然并非有了物质的人有兴趣谈精神——他们也许更加热衷于把妹,比如女秘书或者什么的。
没有物质的人追求精神,我钦佩,但无法用实践方式追随之。现在还有父母,古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不觉得它太落伍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可不想尝尝这种味道。

8.您现在的生活是否有压力?而压力又来自何处?

有压力。压力来自这么多问题我居然才答了一半不到……还有就是,缺物质,还难以自我掌控命运。不过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9.日常生活中您坚持做得最多的一件有意义事情是什么?

自省。孔夫子曰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您旅行的时候最喜欢带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

老实说我目前还没搞数码相机,所以估计以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是相机。目前,应该是眼睛吧。
什么,这不能算?我想想……那就是纸笔吧。没得相机,只能将见闻思感,形诸笔端了。虽然不精准,却是一次性消遣的好方式,就像日记一样,写了一般再也不看。

11.假如2012年真是世界末日的话,那么剩下有限的时间里您会做什么?

首先,要谈场恋爱,而且一定要带实质阶段的那种。生而为人,就这么一个人赤条条来去,也未免太杯具了。然后婚之,有子,抚养,享天伦之乐(虽然不会有几天了)……
其次,要尽可能地环游世界。在地球毁灭之前看看传说中的各种传说,要不没机会了。
其三,跑到日本去体验生活。原因?没想好,就是想去。在那里等到快灭亡前一天,动手手刃日本男,拣形容猥琐的来,一个够本,两个赚一个。当然要在能保护好老婆孩子的情况下……或者把他们放在另一处?送到火星避难区先吧。

12.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人生如此,有啥可以后悔的呢?

13.您最伤痛的事情是什么?

丧亲。

14.您觉得自己做什么最具有成就感?

征服鸟语。

15.您最喜欢异性身上什么品质呢?

与我形异而神似。

16.您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爱情:知我心者,亦以真心示我。
婚姻: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七十年不痒。

17.您觉得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和东西是什么?

人:亲人。
物:生命。

18.如果让您重新选择的话,您希望自己去做什么?

做现在做的事。

19.如果没有任何限制的话,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与妻儿周游世界。如没有妻儿,先创造之。

20.到目前为止什么对您影响最大?

知识。

21.您目前的心境是怎样?

淡定。

22.您现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孤峰顶上求大道,红尘浪里取乾坤。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不矛盾。)

23.您希望别人怎么定义自己?

他是一个挺普通的人。

24.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万卷诗书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

25.您最希望自己给后代留下什么?

书。

个人总结

首先评价下上面的问题。25个问题其实量很大了,所以不可能每一个都答得同样用心。这在采访中说说或许不多,但问卷调查这种形式的话就比较折腾了。
其次,这些东西对于了解生存状态,其实很有限。采访者不知道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怎样的人生阶段,家里的条件从小时候起是啥样的,这个其实就很偏颇。而且这样采访到的80后,无非是些能用得上电脑能上得了网的样本而已,但80后的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他们中有几个人被选成了样本?这个,我只能说就事论事还行,推而广之则大谬。
末了我想探讨下出这样一本书的意义。暂且假定经济上的考虑不是采访发起人的第一想法,虽然实际情况没人知道。那么肯定希望多少反应点社会现实,让看到这本书的人能多少明白些什么,或者有些什么启发。但我看不到,从这样的设计里面我看不到能达成这项目标的东西。也许是我鄙陋了也说不定。
好了,言尽于此。这个采访耗费的时间不短,最后还未必能用上。不过这些都是沉没的时间了,我保持淡定。

谢亦萧

2010.4.12午后 于 绛逸阁

Justyre

Apr 12nd at Cab of Justyre

PS. 田涯兄的采访原件因篇幅缘故,不予附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