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机缘巧合之故,今日偶然想到观赏此部电影。虽然对剧情先有了解,但亲自看过一回,体味更复杂而久远……
简单说,这是个关于平凡人们的不平凡的故事。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纠葛的三角,没有勾心斗角的争权夺利,没有动作和长篇的煽情。科幻的成分这里只是背景;相反,对于历史的另一种观望,对于尘世过往的意义的求索和执问,才是本片所要传达的主旨哲学。
爬格子的生活简单而美好,虽然这前提是我们的男主人公必须具备时代赋予他的特殊条件——物质生活的保障。不难从1912年的时代背景和经商的父亲等暗线看 出之,虽然他很明显不沉溺其中,而只是简居淡交,闭阁写作。然而,生活没能给他带来真正的灵感……“请写出你自己内心的文字。”
而女主人公作为2008年的女校生,如果不是这番奇遇,也许照样会迎来她的初恋„„15岁的世界是什么样?现在,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90后了。诚然,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差异就已经如此明显,百年的巨变又怎么可能被逾越呢?
然而,事情真的发生了;而且,一切似乎前进得很顺利,虽然多少有些奇异的信息。作为爱好玄幻小说与神秘联系的她,一步步指引着明治时代的他理解这番奇遇。 手提电话、虫洞、电池„„这些百年科学的成就,却能以一种十分古典的形式得到表达。操作步骤可以以数字键作指引,“3之上”;虫洞又可以通过“拨云见月” 来实现;同时性和同地性,可以用夜晚对月的长谈、白昼的行走date实现;只是,她试图通过虫洞传送充电器的想法破灭了——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说:某些事情注定只能发生一次。
然后,就是传镜。百年前的他想要赠给百年后的红颜知己一份礼物;很现实地,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地标,百年的时光也不曾将它抹去。这里面,有对于某种永恒价值 的求索在里面。莲寺之名已渐为银座取代,日比谷的饭馆依然(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通胀等等);但要寻找一个可以寄存某物百年之久的所在,如若不是有date 这形式、有她的同行,还真的难以完成。
找到此店铺,也就意味着他生命终结形式的确定。不可否认,这确实有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在;但以我看,更重要的是传达如下信息:
人一生中,有不得不为之事。
因为有不得不为之事,他便愿牺牲自己、抢救落水的小姑娘。上天某些时候真的是公平的:因为小姑娘的获救,他的赠礼,手镜,才能最终经历如此漫长的岁月,由 现在已经韶华不再的老妪转递给他。导演安排了很多致谢在这一段:她的,老妪的,小姑娘的,他的„„听着这一遍遍的arigatou,我的心灵似乎也在经历 着这一场跨时空之旅。重复而不累赘,因为每一声道谢的含义都有所不同。
人物的命运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固然有出于电影作品紧凑性的要求,但也增加了影片的厚度和深度。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有着将近百年的时代差距,居然 可以惺惺相惜,直至产生恋情——这真的只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吗?或者,为了不使之看来过于虚假,导演不得不安排他们“都有小说家的理想”?
我看不然;毕竟,她的玄幻小说家之梦与片中主线没有太大关系。不过他的小说家生活——尤其是,作为夏目漱石普通门生的身份——却是这段旷世之情萌蘖的关键要素。
其实,如果没有夏目漱石这一名家作纽带,整个故事就会是另番光景:试想,一位虽然坚持但依然默默无闻的小说家,如果不能和真正的名家建立某种联系,那么百 年之后,关于他的信息还能到哪里去找?图书馆固然没有他的作品,便要寻他的死讯都将是毫无头绪的——因为,他只是个普通人。而现在,因了夏目先生跨越百年 的声名,关于他的作品、他的门生、他的门生的作品……一切才有迹可循。以致最后,她再4.21那天能了解到他溺水身亡的死讯而歇斯底里地让他不要救那小姑 娘,这件事,也是由于当年的报纸上说的:“夏目漱石之门下生宫田……溺水身亡”。如果他不是夏目的门下生……
然而,我们依然可以跳出这个附加条件来品味。如果说爱情的起源可以简单到电话里的等待与厮守,甚至连面都不用相见(自然,开始的时候,没有哪一方会想到这会发展为爱情„„),那就是对于现在的流行观点的直接挑战。
他们努力互相了解,用自己的时代特色去关注、去揣摩对方的时代。关心彼此的纠结之事,谈论人生的意义与哲思,鼓励彼此为梦想而奋斗:这真的很难做到吗?
看看今天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这样单纯的情愫,几乎已经成为奢望。片中的少女也只能在手机编织的虚拟时空中,尽情地体验这样的一份情……诚然,失却了这种 巧合,她也能恋,然而与当代男青年的故事,怎么看怎么别扭——物质,享乐,性,疑。因为今日社会的复杂,我们正在流失做本真的人的自知……
尝试不加伪装地与纯粹的人沟通。你会发现,自己也能变得纯粹起来。
爱情都是自私的,即便这里也不例外——当他执意要舍身相救落水儿童、去完成宿命的时候,她便不能容他那样去做。即便最后她放松了这番执着,又何尝不可能是思虑那面手镜的传来呢~其实,也就是情之一字。
他的生活,因为她的介入,霎时间闪耀起一种光彩。这就是“情”本真的力量;而所谓的情圣们,恐怕很难体会到这一层,因为玩情和专情是水火不相容的。来自未 来的少女为他带来了灵感和激情,《走向未来的少女》因此得以诞生。“字字情”的形容,恐怕并不过分罢„„连她的未来继父览毕此稿,看到她的神情和希望得以 一读的急切,都能看出这一联系并为此喟叹。
一段真挚而纯净的恋情,是上天赐予作家的礼物。而伊人可比作家之神灵。
此外,本片还有另一层象征意义。1912-2008,日本全民族经历了落后、西洋、疯狂、衰落、奋发、狂妄、躁动等一系列生存状态的流变。仔细想来,他的 妹妹的外孙,以及他托管手镜的小店,小店里现在变成老妪的曾经的小姑娘„„经历了这么多,存续下来,是多么地不容易,多么地值得珍惜。即使是一些没有改变 的地标,如日比谷、银座、松本楼等等,也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向我们观者无声传递着这样的讯息:日本不会轻易被毁灭,它的民族传承永远不会中断。无论历史,还是文化,日本都在默默地坚持——
我们可以对照地想象:在中国,如果要存一个东西百年之久,托给谁才是最可靠的?有这样的店家吗?默默无闻地,不为利益,不求声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代代相传,只为了诸如“百年后有个女孩会来取”这样几近谵妄的理由?——今日之日本我不敢说,但至少曾经的日本,确实就能如此:岛国多灾的因素和几个世纪的文化传统,使得他们的民族自持令人震惊。
最后,我想说,他的英年早逝也许是不得不如此的结局。即使某种方式保证他们始终能手机通话(月明和电池的束缚都不复存在),那么时代的差异和注定不能相会 的命运也只能使得此情不久。“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所以,导演很明智地选取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新鲜感的褪去永远是爱情的致命杀手,而能拯救这种危机 的最佳选择便是婚姻——次而分手。“相见不能暂相闻”,这个“暂”字可是万万不能省却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虽然今后的生活充满未知,但不妨仿效那走向未来的少女,整理思绪,打点行囊,再次远行吧。
谢亦萧
2008.9.27(新野日)午后 于 绛逸阁
Justyre
Sept 27th, 2008 at Cab of Justyre
Search This Blog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