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容《乡愁》
这首诗用来形容今日之我对于在此生活了四年之久的母校的这份心情,竟是如此的恰切,以致它最初跃入我的脑海之时,令我周身着实大大地激灵了一下。母校,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人在庐山里,不见真面目;待得人离去,山隐烟岚中。
四年里,具体学到了些什么其实不少都淡忘了:为了心中的那份好奇心和求知欲,辗转于数、理、化、生、计、电、机、文、史多个专业的课程,学分绩之类的早就抛诸身外,我学故我在,像极了样样懂样样不通的万金油。看起来是终日忙于学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在自己狂热的妄想世界里涂鸦罢了。
万金油到了大四,也要给自己想点出路。在清华这等高等学府,天朝翘楚,“推研出国、非此即彼”呼声这般强烈、以至于有些理科院系的人都不知道本科结束还能有什么选择。我在九月份跟一个7字班的同学说我打算考研的时候,他还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说难道你不出国吗?难道你没能推上研吗?外推也没戏?言下之意,我是沦落到不得不考研的地步的。其实这么说也没大错,我选别的道路即使挤上末班车或许也是悲剧的开始呢。
那些现在看来风平浪静的选项究竟将来会把我带往何处?可是,2009年6月,大三期末考完后,因为苦苦忙活了一学期,总算闲下来了,我就自然而然开始考虑一些平时没工夫或者懒得考虑的,在我原本看来“细枝末节”的事情。这一考虑不打紧,我把之前的三年和之后的人生,用大四的一年给做了个大转弯。具体讲,想的两件事:出国,还是推研?没错,和大多数清华理科的本科生一样,我颇有些理所当然地以为,除了这两条路,其他都有辱清华出身的范儿,都是等而下之的选项,哪能有这两个上得台面。
出国?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作为一个清华的本科生,想要到美国去,应该还是不难的,只要全力以赴地做整个流程。之前我也赶着把GRE和TOEFL给考了,想着晚考不如早考。我出去,走哪条路?生物?做了两个学期,结构生物学是仅有的一点兴趣也生生给磨没了:一个虽说学得不咋样、好歹算学过数理的人,面对几乎万事靠经验而不是靠规律的生物民工式的纯体力劳动,哪里还能有激情。那么走数理,或者沾边的生物物理、应用类、生医?听起来很不错,但我知道自己肚子里没货,脑子也不是那么好使(至少理科研究想做出来的话不够格),那为啥自己跑到务实的老美那里去找气受,去瞻仰那一堆堆牛人的神勇,终日叹息自己智商和存货的不足?这一行,或者说哪一行都是吧,只有勤奋和兴趣,离能做好还差很远。爱迪生那句名言也说么,天才如果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就啥也不是。或许足够勤奋可以让我在这一行有饭吃,但做出些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没指望。既然这样,为啥不干脆把“找饭吃”(工作)和“做自己喜欢做而且做得来”(事业)给彻底分开来实现呢?这是后话了,暂且按下不表。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考虑到我家也负担不起自费,要有全奖或者半奖之类的话……为了自己不给自己下一个在异国他乡呆上几年十几年徒耗青春不知所终的套,我否决了这条路。
推研?很好,推什么方向?这个纠结和上面出国的差不多。生物相关,数理相关,抑或交叉。反正文史、经管之类的必然没戏,即使有兴趣,本科修的课和学的东西也都远远不够;换句话,搞这种远期转系,得“蓄谋已久”才行。那么,我否决的理由也和上面相似,还加上一条:在天朝搞学术,咳咳,就不说了。为名为利啥的,有更好的途径,何必呢。复杂的关系厚黑学,科学脏了臭了,搞出点东西不是拼拼凑凑就是洋垃圾洋古董级别的,还颇能沾沾自喜四处炫耀一番。局部情况,但老鼠屎能整坏一锅汤,就整得我发不下狠心捏鼻子喝下去。况且我自认朽木难雕,那么为啥要白白浪费国家宝贵的科研基金?光那么多肥肥胖胖戴着光环比老板还老板比大爷还大爷的贪吃蛇还嫌不够,又要加我来分一杯羹,徒增纳税人的负担,情何以堪。赶紧着趁还没冷血或者同化时候,甭趟这水的便是。
得,回头一看自己把两个选项都给棒杀了,脚下没路了。说是棒杀,其实也不尽然,推研去数学去物理,人家指不定要不要我呢,统共上了多少鸡毛丁点儿的专业课,没事只会瞎咋呼,扯虎皮张大旗,要我才怪。要是松一松自己的否决标准呢,倒也有一线生机也未可知,不过落子无悔,那两条看来光辉灿烂的金光大道,我总觉得走上去今后有一段青春会白白流走,也不会对我想要的未来有什么正面的作用。
那么,上独木桥吧。直接就业更加不靠谱,难不成去当推销员,或者跑销售啥的?没有贬低这种职业的意思,但自己恐怕真不是干这些个的料。再者说,干这些个也未免白上了四年这名校了。这样一来,就剩考研。
大四上学期和下学期的一半,基本就在这上面了。这也是我大学四年,头一回为自己,踏踏实实为了一个愿景,卧薪尝胆四五个月,干了这么一件事。算是创造了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零起点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奇迹。之前因为迷恋社长,在手语社干过一个学期的通讯员,在水木手语版干过一年的版主;因为迷恋前会长,在红楼梦协会泡了一个学期;因为迷恋下中关时候玩命般的刺激,在黄庄干过一个学期的家教。这么些事,今天回想起来,都是在激情的引导下做的,算是我大学生活的随意之笔。至于干了两年半还是三年的宣传工作,先后辗转物理系宣传中心、学生会、清华紫荆唐氏支队,那都是因为我没啥兴趣干别的,于是这采稿写稿的活计就往我身上来了——不是我选择了宣传,而是宣传选择了我。嗯,是这样的。
考研是我为自己的未来,有意识地做的第一件实在的事。选择金融,因为缺钱。投身这行业,先要交足学费,才会给你指出通往金钱的可能道路,还不一定到得了。既然这样为啥选它?作为一个不大可能十年内有创业打算的普通人,注定的被剥削者的命运,那么我就想让自己工作的性价比高一些,或者至少是被剥削后所得还是远远胜过我的其他选择的。
我为什么说缺钱?怎样算不差钱?不是指挥霍无度,金山银山,二奶三奶。有这些需求的人,怎么着都差钱,无底洞来着,整一行尸走肉,或者衣冠禽兽,道貌岸然,败絮其中。我自己想的不差钱,是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被物质所束缚。换言之,在物质上解放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可以自由游弋。比如住在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读想读的书,见想见的人,听想听的音乐,学想学的科学、文化、历史,看想看的电影,清心寡欲,归隐乡野,道法自然,知足常乐。更长远看,孩子们将成长在一个没有毒奶粉毒饺子假疫苗和河蟹大神林立的地方,可能的话,一方清净的乐土。这些,都需要银子和人脉;所以我差钱,差人脉,差得都很紧。实现这些,对于本就不善言谈的我,如果选择继续科研这条陡峭山峰上孤独攀登的道路,多半会事与愿违。本心来说,我是没有兴趣与一个把事业看得比家庭重许多的人共结连理的,因为按照我的想法,家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归宿,舍本逐末,如果超过了维持物质运转和精神追求的基础,就是没有必要的事。如果有人跑来跟你保证,从今天起你的全家每天衣食无忧(管他怎么做到的),你会选择干什么?仍然“我会做好呢分工”?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吧,可能它沉睡已久,宝玉蒙尘,不要紧,相信它会慢慢醒来。那些愿望,不论在现实中你能找到多少拒绝的理由,正是你最真实的本心。
直面自我,确实是件说着容易做着难的事。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其实水至清也不能生花。可是摸着本心问自己,是否愿意因此而浑浊了这水?还是走一条物质和精神分开、工作与事业分开的自由之路,水清水浊,都和自己本心之所向没有了关联?
清,何以华?
谢亦萧
2010.6.25 夜 于 绛逸阁
Justyre
Jun 25th, 2010 at Cab of Justy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