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复归手语社,在ftp上看到这个日本连续剧,只是浏览了片段就被深深吸引。而五集的篇幅甚长,故一直挨到考后,才有空拿来完整地欣赏——于是今天,连续九个多小时,我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种种感觉交织在一起,又一次让我拜服大和民族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悉。
似乎之前已经有前辈写过一些观感了。限于水平,这里我只能以提纲来简要表达一下观点。
1. 该片的一些背景。原名"君の手がささやいている"。男主野辺博文,女主武田美栄子。五集似乎分别播于平成九年至十三年(1997-2001),一年一集(状如不少动漫的剧场版)。
2. 野边与武田感情(直至结婚)的产生。愚见有若干条件:
一,男女均有必要的外貌仪表基础。
二,像剧中这种只是一方听障的情形,听障的一方(即武田)如要过上班族生活,需有一技之长(如这里的打字快而准,得益于手语带来的手指灵活性)。
三,导演安排的偶遇(显然……),以及野边对武田由同情而转爱情的这个突变(很难达成)。
四,自学手语并突然展示,博得好感(等价说法:“想和你说话……”)。这个展示不是示众的,是两人的(片中安排在上班路上的偶遇);而且不必担心出丑,聋人一般会相当欢迎手语学习者。片中野边使用的教材是初めて手話の本。
五,足量的共处时间和向武田讨教的时间(基本都是二人环境)。同时,野边的学习进步速度相当之快,这也是进一步关系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众所周知,要到能自由谈情说爱甚至家庭生活,手语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何种水平……】
六,双方的家长的同意。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像片子里野边的母亲本来坚决反对儿子娶一个聋女过一辈子,但最后还是想通了,上门道喜,于是婚姻大事可成。否则,这种爱情或者婚姻都是难以长久的,特别是武田会有强烈的给别人添麻烦、成为别人负担的想法。【这一点反复在片中再现,下面还会提到。】
七,合适时机的表白【片中:某个清晨武田家楼下……】,共同记忆的积累。比如看电影,游乐场,动物园,海洋馆,过山车(游乐场),观海,郊游,等等。
八,融入集体。包括公司的同事、邻居,有了孩子后与其他家长的关系,等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手语不断由被讥笑到被了解、被学习、被使用的传播过程;片中就展示了同事、邻居、医生、店员……各行业的人们都渐渐习惯用简单的手语与武田沟通。【当然,现实如何就不好说了】
九,一方求婚,另一方从。不必解释。有了坚实的感情,加上足够的手语,这都是水到渠成的。
十,通信方式。片中传真用得很多,可能与片的时代(十年前)相符吧——现在往往是短信、即时聊天、电邮等等。
十一,手语的特殊功能——远距离交谈,而且由于别人基本不懂,尽可以放开说情话。这是与聋女恋爱时的一种特殊的享受,片中反复体现。相反,我觉得听力无障碍者即使手语很好,也未必喜欢与恋人手语沟通——开始也许有新奇感,后来会发现表意不精准、理解有偏差,等等。【片中接近末尾处,通过武田内心挣扎是否要去尝试恢复听力,来表现了这一点。】
3. 不合适的巧合会导致误会,但更多是导致谎言的揭穿。比如片中,两人相恋不久,某晚野边推说要加班,不能陪武田,而事实上是和同事中田等去摇滚音乐场了——后来野边也作了深刻检讨,认识到自己内心还是在排斥听不见这一事实,想通之后便提出求婚。【当然,这一节比较浪漫主义了……看野边的原台词:“确实,我有点觉得你很可怜;可我终于知道,我那时(指去听摇滚)并不是很快乐的,而是后悔——就算你听不见声音,也应该跟你一块儿去的。我终于知道,我对你——美荣子——的喜欢,和你耳朵听得见听不见一点关系没有。跟我结婚吧(俺と結婚して下さい)。” 这话怎么看都不是很连贯,不过既然野边之后的表现令人满意,也就不计较开始了吧。】
4. 笔谈中介。在掌握一流的手语技术之前,笔谈必不可少。片中引入了写擦板这个有力工具。
5. 据武田的父母提到,幼年他们带着武田四处寻医,并且遍访好的特教学校。一听到有好学校,父亲就把工作辞了,全家搬过去。闭上眼想象一下,真是只有父母自知的辛酸日子了。
6. 非爱聋也,爱聋赋予人之秉性也。野边就说到过,他爱的是(可能因为失聪)带给武田的细心、温柔然而却非常坚强。
7. (武田)“我也想要得到幸福……我想要我们一起得到幸福……”【后来每当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武田就会想到:野边给了她和女儿千鹤这样的幸福,她却只能为他俩带来不幸。某种程度说,这是事实;但既然是野村选择了这样不普通的人生伴侣,自然是知道意味着什么的。】
8. 野边手语书随身带。让我想到李阳疯狂英语同样的方法。加上始终不离的操练,水平必然飙升。
9. 婚后,二人的新房及有情调的生活(养花)。经济基础来自野边会社员的工作。作为一个典型的日本上班族男人,他同样有着晋升的渴望【从第四集开始升到主管(总监)级别了】,并且还为工作和妻女家庭之间难以协调而纠结过几次。每一次的纠结,解开的方式都是相当富有启示意义的,远非那些千篇一律淫靡庸俗的韩剧所能比。
10. 聋女成为母亲后,如何与婴儿沟通。片中给出了一条出路(借妹妹是已故聋人的同事远藤之口):心电感应论。不过我觉得,正如片中后来反映的那样,由于听不见婴儿的哭声之类,武田往往要整夜守着孩子……某天晚上,她无意发现千鹤睡在床上浑身发抖,而野边又不在家,母性转为异常的焦急,急忙呼唤邻居(每当听到她不连贯的声音,我眼睛都会湿润),救护车……差点就转成肺炎。于是丈母娘不太放心了,希望让武田带孩子搬到她那里住;但野边拒绝了这份好意,因他觉得武田作为一个母亲正在克服困难、建立自信的开始阶段。但我个人感觉,这样对孩子是不是还是太危险了些呢,特别是父亲有工作,早出晚归,中途小儿突发特殊情况,聋母未必能及时发觉并处理啊……
11. 手语讲授的育婴讲堂。坦诚说,我怀疑聋女的数量是否足以构成这种讲堂。妊娠过程需要的诸多指导,在没有听力的聋人母亲来说,确实是太不容易了。片中展示的困难只是一小部分(特别是生产过程中,大家都知道的那个“吸气”方法,在医护作口头指导时如果听不见,那可能就特别特别的痛苦了……不敢多想);还有别的很多困难……【另,从片中展示的资料看,以绝经起算,首次胎动约在四个月后,建议生产日约在九个月后。】
12. 音乐胎教:发现振动的部分是音箱后,武田便整日开着音响放胎教的音乐(“虽然我听不见,但小家伙应该听得见吧?”),音量过大引发邻居的围门……
13. 手语教育:从幼儿期开始。片中的这个特殊的家庭,主要交流方式就是手语了,或者就是口语配备手语。小千鹤开始不愿意学手语(没意思),而武田也劝野边说没有必要,但野边认为孩子应该要能与自己的母亲沟通才行。后来,以“下雨”这个词为契机,手语教育在无意中产生了效果,此后小千鹤便在口语和手语的双语环境下成长。这对于右脑开发和手指灵活性训练都是极有好处的。
14. “与妈妈说悄悄话”。很显然,这一出于对同龄人和妈妈沟通方式的好奇而提出的模仿要求,武田难以满足,故而一时又陷入深深的自责。而野边则巧妙地化解了它,将之诠释为手语沟通(确实也就“悄悄话”了)……个人对于野边作为一个极度合适的丈夫和父亲实在是深有感喟。
15. 千鹤说,她喜欢兔子的理由是,兔子有长耳朵,也许就可以让妈妈听得见了。天真的童言,总是让人欲语泪先流。女儿对于动物的喜好竟然出发点是解决妈妈的遗憾,这可以拨动人们内心深处的心弦啊。在缆车中,武田就产生了希望,希望缆车永远这样停着,整个世界只有他们一家三人,这样就可以不必受到外面世界的伤害和搅扰——可这只能是幻想,现实依然要去面对。
16. 父母二人陪千鹤练习躲避球。“要站立着,迎接挑战!不要逃避!”,武田不仅仅是对女儿说这一句,也是对自己说。类似的双关还有很多,这些台词确实值得玩味。此外,这样一句话可以同时教导运动态度和生活态度,我一般称之为“双重教育”。
17. 因为母亲听障的缘故,千鹤在小学里受到嘲笑,父母却无力改变这一点。后来,班主任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发动全班讨论;大家都认为千鹤母亲很可怜,不应再受嘲弄,于是几位煽火者道歉;班主任旋家访道歉。这是个经典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听障母亲的孩子身上——贫穷,怪异长相,特高或特矮……都有可能使人成为被调笑者。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上课参观看得很清楚。一开始,千鹤极力不要让妈妈去,而要让爸爸去;后来,父母商议后决定让爸爸去,千鹤却已经想通,极力要妈妈去。最后,在国语课上朗读作文,千鹤用的是手语和口语双语同步的方式,说妈妈虽然听不见,但其他都很出色……台下先是被这方式惊了下,后来就投入地倾听了。这是相当感人的场面,同时也展示了手语同传完全可以从娃娃抓起。
18. 平交道警铃,武田听不到,几次差点被摩托车撞到,被千鹤看到,见在眼里急在心里,以后放学便不再跟同学一起四处瞎逛,而是直接回家,陪妈妈出门买东西保障安全。某日,千鹤回家,发现母不在,大惊;这时母亲和外婆回来了,原来是出去吃饭,于是千鹤很纠结地发了脾气……后来野边牵头了解到这一点时,大家都被感动了。来自孩童的关心,质朴而纯真,闪现着“人之初,性本善”的光芒。
19. 千鹤曾悄悄问过外婆:“妈妈为什么听不见?”外婆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是说,既然老天爷没有给她声音,那么一定在别的什么方面给了她一些常人没有的东西吧。(很朴素的想法,在片中诠释为一种更深更浓的爱……)而当这句童言为武田所知时,我不知她流下的泪水是幸福于女儿的善良和关心,还是自责于自己的听障和不能给女儿一个正常母亲那样的种种……
但这终究是一个心结。于是一日,武田便带着野边和千鹤去了自己小时候和父母所住的远离城市的小屋。她直言小时候的怯弱,是在一次母亲突发重病时被攻破的。虽然听不见,但看到母亲倒在地上不能动弹,脸上痛苦的神色,小武田知道母亲需要抢救;于是,雨夜出奔,穿过丛林,数不清多少次跌倒在烂泥中,脸上手上都伤痕累累,但依然坚持跑到了市镇里。找到一户人家,但又不会说话、又不能写字,只能抓住男童正在玩的救护车不放,同时举起电话,以口型示意……真真是たいへんです啊!又一次被震撼。
母女心意相通,千鹤于是就开始了解妈妈其实能经受住非凡的苦难……但,个中滋味,作为观者的我都不敢侈谈全部了解。
20. 千鹤的初恋是英语教室的同学俊太。俊太的母亲是著名钢琴家,便让俊太邀请千鹤和妈妈一起前往自己的独奏音乐会。但千鹤向俊太隐瞒了母亲是聋人这个事实……最后辗转,武田得知后,再一次感到自己不能带给孩子和丈夫幸福而只会带来不幸【敏感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千鹤的态度,也证明着这一想法。
后来,野边与千鹤沟通后,千鹤自己认识到潜意识中还是为母亲是个聋人而感羞耻。在爸爸解开女儿心结之后,千鹤惊喜地发现,其实俊太并不因为其母为聋就对她另眼相看。【比较理想主义了,不过可能是由于孩子对于聋母亲的诸多不便和酸辛没有概念吧。】这又是千鹤成长过程中的一大步。此前千鹤曾有过被小学的几位同学嘲笑母亲的经历;可以说,屡次三番地体验各种特别的心情,正是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吧。
21. 野边在调动到企划部之后,受到吉田部长的“另眼相待”,总是以他有残障妻子、需要照顾为由,不给他锻炼和承担大项目的机会。这时又遭到同事寺西的排挤,被寺西讨好了部长后抢过企划案,反成了寺西的小弟。这对于有事业追求的野边而言,是很难忍受的,虽然在公司中他必须表现得克制。
这一切经由武田好友(同样也是聋女)奈保子传给武田之后,武田又一次不自禁开始自责。“我……好害怕……(野边)博文好像离我越来越远……” 众所周知,手语交流需要双方面对面地四目相对,而野边的纠结反映到家庭生活的冷淡中,让武田自责又忧惧。
最后,武田觉得是自己帮丈夫解开心结的时候了,故而写了一封信放在野边的公文夹中。信中说:野边一直走的也许是直路,而自己因为听障,走的却往往是大弯路。走直路固然比较好;但弯路虽然比较慢,一样可以到达终点。【十分精彩的类比……】武田动情地写道:“我希望能在你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不论多远都无所谓。我们三人在一起就是幸福,我是这样想的。”
野边一时有恍然大悟之感,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然后就是在初次求婚的公路上以相同的“隔着马路打手语”的形式,对武田(带着千鹤)诉说永恒不变的爱和幸せ(幸福)。在日本文化、特别是励志型的日剧反映出来的部分中,幸福这个概念是有着中心地位的。振作、奋斗或者坚持或者忍耐,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反观某些国人的追求……】而幸福不必由金银和虚无的外壳修饰……
22. 有一批能不排斥并且愿意学习手语的家长朋友。在任何人的孩童时期,不同孩子的家长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作为聋人,武田能有幸遇到一群愿意学着用手语和她沟通的家长们,实在是极大的幸运。【在现实中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就很成问题了。】
23. 千鹤步入青春期,孩子希望多点自由,比如在同学家里留宿。千鹤小时候总爱缠着妈妈说自己在学校的那些事,妈妈也很安心。但现在,千鹤长时间地和同学煲电话粥,这对于耳聋的武田而言确实是一种煎熬【普通父母能留意的什么问题,她可能就注意不到】。电话完了问她,千鹤又不肯说,一句“不管妈妈的事啦”虽然是青春期孩童的标志用语,但在武田听来,这就断绝了她和女儿沟通的途径,于是陷入深深的不安中。留宿那一次,武田专门做了蛋糕送到对方家门口,被千鹤看见,也表现得很不耐烦。
一事未平,一事又起。在留宿那晚,武田实在忍受不了对女儿了解的匮乏,便产生了偷看她的日记的念头【并以自己听不见女儿谈话声为由自辩……】。显然这是面向所有父母的诱惑,同时也是潘多拉的魔盒。但就在将翻看前的一瞬,武田想到了和女儿拉钩许下的约定,心中对自己感到羞耻,于是便匆匆合上放回——不料却将一个塑料的小兔子书签掉在地上。如是正常母亲,听到声音就知有东西脱落,可以马上拿回;可武田就不能发现了……
后来千鹤归家,发现了这东西,极为愤怒,直斥武田“妈妈是大骗子”,并愤而离家出走。武田大急,穿着拖鞋就出奔去追,中途还摔了一跤,爬起来时千鹤已不见踪影。武田这下如同失魂落魄一般,回家后就狂打电话【可是“电话”……】,只是对着话筒不断地用很模糊的声音说“ちづる(千鹤)”……这又能说是谁之过呢?【彼时千鹤小学六年级,相信不少人在这个年纪也有过类似的举动吧。】
后来,野边归家,了解到后,一边安慰妻子,一边给各家打电话。最后发现千鹤去了外婆家。武田听闻,便要当晚带千鹤回来,被野边婉劝住。【野边表现出的特质是一般男人容易忽视或者做不到的,在很多方面。】
翌日,在野边的坦诚相告自己幼年的一次出奔经历后,千鹤为父亲的真诚所动,同时也意识到母亲想要理解自己却不可得的不安,并相信母亲并没有看过她的日记……【互信的建立和巩固,是美满家庭的必备特征。】于是种种都冰释……
24. 传真机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千鹤从同学家传真回家,说下次要请同学们来自己家玩的时候。千鹤可爱的兔子签名档也是让母亲和我们感动的。
25. 野边在一次归家途中,亲眼看到一场车祸,便连连噩梦;一想到自己死后千鹤和武田将如何是好,就十分难以排遣。这时,岳父的话就引导他换个角度看问题了:“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人需要自己,需要自己来保护,应该也是一种幸福吧。”
人世无常,虽然我们都把祝愿挂在嘴边,说不定哪一天就有意外会发生;没有人能知道。但自己的生活如果不仅仅是对自己有意义,同时还能帮助、保护、鼓励别人,这样本身也就没有遗憾了……
26. 武田曾经想过,如果她听得见,会是什么样子。而偶然看到了别的夫妻、母女之间的谈话情景,她内心的这种渴望就更为强烈——她想听听女儿、丈夫、母亲等等的声音都是什么样的。所以当某个标题赫然写着“奇跡が起こる!あなたも聴こえるになります!”的传单邮件时,她犹豫良久,还是心动了;但就在要传真过去的时候,她突然有些后悔,想把资料给停住但已经不行。于是她收到了免费尝试的单子……并且在她生日那一天(她自己忘了)前往了。
在那个店面,Angel Voice门前,她又一次犹豫了。她知道野边和自己的母亲知道自己来诊治耳朵会生气。往事历历再现,想到和野边的相识、相知、相恋、结婚,千鹤降生后三人世界的种种美妙和快乐的回忆……于是她笑了,没有进门,直接走上了回家的路途。【当然,片中是大家为了给武田一个惊喜,在家中大加布置,精心准备了一个Party……所以发现武田下午三点多还没回来,野边给她发了个短信。】
这里,也通过回忆提到了武田小时候的一个梦想:“会不会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听得见。会不会有一天,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创造出一种药,能让我在一瞬间听见声音……”【多么单纯的梦想,然而却无法实现——这样的事情,也往往发生在我们的童年吧。】
以上就是一些简短的回顾和评价。整体来讲,这九个小时的片子给我的震撼之大,恐怕会留下很多照耀一生的信念之光和博爱精神。该片的含义远远超出了“手语、与聋人交流”的范畴。
值得一提的就是片中的另一位武田从小到大的聋女好友,奈保子。后来,几乎是仿照着武田和野边的故事,奈保子和野边的同事中田也喜结连理。我觉得,这一安排除了仅仅出于counterpart的对应想法外,还蕴含着剧本作者和导演对于聋人与正常人真正平等性的真切呼唤。而奈保子本人也多次扮演了野边和武田间间接沟通的传声筒的角色——难以想象,如果武田没有像奈保子这样一个聋人同龄好友,她和野边的沟通会否出现严重的波折。而奈保子呢,在面临着当聋母亲的艰难面前将要退缩、并打算因此和中田分手时,是武田给了她坚持下去、直面困难、追求幸福的勇气。虽然奈保子的故事只是一根副线,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该片一定还有很多别的感人或者发人深思的细节,欢迎大家进一步补充。毕竟,这样有深度和多重启迪性的影视作品,遑不多见。
谢亦萧
2009.1.19夜 于绛逸阁
【1月20日,关于聋健组成家庭的经济等层面考虑的一点补充。】
门当户对是基本要求,即双方的经济实力差距不能过大。具体说,不能达到处于两个阶层的地步。举中国的例子,农民阶层和白领阶层显然就无法组合(某些纯属扯淡的fiction作品除外)。
此外,如在这个片子里所展示的,双方的经济实力在能达到互谅的状态下,要适当地高。很明显,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无数家庭感情建设(尤其是和聋人妈妈间的精神交流)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要有情调,本身就蕴含着很高的要求了。
延伸下去,如果是聋聋结合组成家庭,可能要融入正常的社会就更加困难了。他们可能将不得不在特殊社区生活。在此时,由于耳聋这种疾患绝大多数时候没有遗传性,他们产生的正常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就会受到很显著的影响——事实上,他们往往被推荐不要生育。
此外,如果男方为聋人,承担的心理压力将十分之大,因为很多时候不得不由女方提供必要的帮助乃至保护。所以聋男成家往往不能是以健全女为对象,特别是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和谐社会里……而聋女一旦找到如片中野边那样的好男,一生将成为一段奇妙和幸福的旅程。
当然,这些有不少都是闭门造车出来的东西,但个人认为基本符合现状。影片中的情景自然十分感人,但如果能在现实中也变成那样,让更多的聋人过上一种幸福的家庭生活,不是更好吗?
谢亦萧
2009.1.20夜 于绛逸阁
Justyre
Jan 19th & 20th, 2009 at Cab of Justyre
Search This Blog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