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君心我心

Hnqtc-2,


呵呵,可能确实如你所说,一般挚友,或者说可以分享很深秘密的好友,往往都是长期接触了解之后才自然而然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我自己以前也试着和人这样接触过,但没有一些可以时常见面的条件(同学、住得近、共同爱好等等)的话,往往联系就会淡泊掉,朋友关系也很难进一步维持,后来彼此只能沦为手机电话簿或者邮箱联系人列表里面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项目而已。

每当想起这些过往,结交好友就似乎成了件很不容易的事——又要谈得来,又要时间马拉松,关键还是要碰到合适的人。今年夏天我们俩之所以会走得这么快,从普通的新同学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好朋友,现在想来,也许和我们在异地漂泊的某种孤独感有关吧。也许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内心深处都藏有着向谁倾诉的愿望,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去说。于是这么久以来,一直深藏心中,虽然平时不会留意,一个人的时候有时难免会想起,心里有着一些积压的重量。这时候,朋友就是传说中的“快乐变两倍,忧愁少一半”,无巧不巧的是你在我还在清华的时候联系了我,于是两个有心事的人一拍即合(不晓得是不是中性词……误用的话莫怪哈),……,大概是这样的吧。

我当然很想做你能随意说话、没有拘束和客套的好友了。就像那夜长谈时候跟你说的,我以前在面对女生的时候有过浓厚的阴影记忆,虽说过去已经很久了,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种迷茫感,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情景、什么程度、说什么做什么。小学中学漂泊两地,感觉女生这个群体一直离我很远;大学虽然有意识地令自己性格更开朗达观化,但也一直没有遇到什么能倾心相交的人。有时候想想,对我这种情况,也许上个一般的大学、和一般的普通同学能渐渐打成一片,会改掉我性格中不太能入世的缺陷吧。

我们两人都是没有真正体味过爱情滋味的人吧?(单向的不能算哦~)所以一般朋友还是密友,还是更进一步,究竟走到哪里,都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些时候其实还是旁观者清了。不过我觉得顺其自然是挺好的选择,虽然这个“自然”我也没啥谱…… 相逢的际遇本身就很难得,人往往不想因为一点儿不当的言辞举动,就把好好的朋友关系给葬送掉。但这样束手束脚,两个人做事说话都顾虑太多,那感觉其实对我而言并不太好……(也许这也是我没啥女人缘的原因吧,呵呵)。两个人是好朋友,既然已经分享过深藏的心思,那么相互分享快乐或者排解忧愁,还何必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呢?我是渴望有深切而真挚的友情的,之前我的圈子一直很狭窄,我发现一个人独自欢乐抑或独饮愁绪,过得并不舒畅。挚友是生命中的阳光,温暖心底的每一个角落,诚哉斯言。

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呵呵,我不知道七月那两次相会有没有什么会让你误解的言辞举止,不过可以向你保证,你看到的就是最真实的我,没有经过掩饰和包装。我身体一直是比较弱的,我也期望能有些改变,可惜并非一朝一时能办到的,不过我要努力试试看……实话说这里面惰性和自卑情结还挺纠结的,我以前都是自我调适,不晓得以后能不能从你这里得到一些快乐或是自信的种子呢~

PS. 我的qq签名已经很久没换了,不过我对“执象而求”这句是有所感触,所以让它留在了那里。我们拼命要追求、非得到不可的东西,往往反而得不到,或者说得到了却发现已经变了味,又或者我们已经失去更多珍贵的东西。比如说财富、名誉、地位、女人。本心上讲,没有哪个男的内心不期望能有众多佳人环绕,但现实的锤子和伦理法律的绳子让绝大多数人早早熄了这份念想。有的人就曲线救国,以钱财笼络美人,…… 这种生活就像顿顿吃重口味的菜,老来却也许蓦然发现,清淡口味的才是自己想要的…… 好像有点语无伦次了。我的智商走得早,作为代价,情商就走得晚。明明是人不风流枉少年的青春年头,却早早就有了静水流深的淡泊意境;没有品尝过情的魔力,却已经对几十年朝朝暮暮相濡以沫的琐细感动十分之向往。可以说我还是个理想主义者,呵呵,所以内心还在漂泊,如不系之舟一般。

PS2. 蓝色大门啊,没看过,不过既然你推荐的,而且群众评价也很高,我瞻仰一下,没准给你上交一份观后感,到时候别嫌我感情泛滥就好哈~

好了,就先写到这里吧。

祝 心想事成

谢亦萧

2010.8.21 午前 于 江南轩

Justyre

Aug 21st at Pavilion of Southwaters

Saturday, June 26, 2010

清何以华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容《乡愁》
   
这首诗用来形容今日之我对于在此生活了四年之久的母校的这份心情,竟是如此的恰切,以致它最初跃入我的脑海之时,令我周身着实大大地激灵了一下。母校,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人在庐山里,不见真面目;待得人离去,山隐烟岚中。

四年里,具体学到了些什么其实不少都淡忘了:为了心中的那份好奇心和求知欲,辗转于数、理、化、生、计、电、机、文、史多个专业的课程,学分绩之类的早就抛诸身外,我学故我在,像极了样样懂样样不通的万金油。看起来是终日忙于学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在自己狂热的妄想世界里涂鸦罢了。

万金油到了大四,也要给自己想点出路。在清华这等高等学府,天朝翘楚,“推研出国、非此即彼”呼声这般强烈、以至于有些理科院系的人都不知道本科结束还能有什么选择。我在九月份跟一个7字班的同学说我打算考研的时候,他还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说难道你不出国吗?难道你没能推上研吗?外推也没戏?言下之意,我是沦落到不得不考研的地步的。其实这么说也没大错,我选别的道路即使挤上末班车或许也是悲剧的开始呢。

那些现在看来风平浪静的选项究竟将来会把我带往何处?可是,2009年6月,大三期末考完后,因为苦苦忙活了一学期,总算闲下来了,我就自然而然开始考虑一些平时没工夫或者懒得考虑的,在我原本看来“细枝末节”的事情。这一考虑不打紧,我把之前的三年和之后的人生,用大四的一年给做了个大转弯。具体讲,想的两件事:出国,还是推研?没错,和大多数清华理科的本科生一样,我颇有些理所当然地以为,除了这两条路,其他都有辱清华出身的范儿,都是等而下之的选项,哪能有这两个上得台面。

出国?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作为一个清华的本科生,想要到美国去,应该还是不难的,只要全力以赴地做整个流程。之前我也赶着把GRE和TOEFL给考了,想着晚考不如早考。我出去,走哪条路?生物?做了两个学期,结构生物学是仅有的一点兴趣也生生给磨没了:一个虽说学得不咋样、好歹算学过数理的人,面对几乎万事靠经验而不是靠规律的生物民工式的纯体力劳动,哪里还能有激情。那么走数理,或者沾边的生物物理、应用类、生医?听起来很不错,但我知道自己肚子里没货,脑子也不是那么好使(至少理科研究想做出来的话不够格),那为啥自己跑到务实的老美那里去找气受,去瞻仰那一堆堆牛人的神勇,终日叹息自己智商和存货的不足?这一行,或者说哪一行都是吧,只有勤奋和兴趣,离能做好还差很远。爱迪生那句名言也说么,天才如果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就啥也不是。或许足够勤奋可以让我在这一行有饭吃,但做出些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没指望。既然这样,为啥不干脆把“找饭吃”(工作)和“做自己喜欢做而且做得来”(事业)给彻底分开来实现呢?这是后话了,暂且按下不表。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考虑到我家也负担不起自费,要有全奖或者半奖之类的话……为了自己不给自己下一个在异国他乡呆上几年十几年徒耗青春不知所终的套,我否决了这条路。

推研?很好,推什么方向?这个纠结和上面出国的差不多。生物相关,数理相关,抑或交叉。反正文史、经管之类的必然没戏,即使有兴趣,本科修的课和学的东西也都远远不够;换句话,搞这种远期转系,得“蓄谋已久”才行。那么,我否决的理由也和上面相似,还加上一条:在天朝搞学术,咳咳,就不说了。为名为利啥的,有更好的途径,何必呢。复杂的关系厚黑学,科学脏了臭了,搞出点东西不是拼拼凑凑就是洋垃圾洋古董级别的,还颇能沾沾自喜四处炫耀一番。局部情况,但老鼠屎能整坏一锅汤,就整得我发不下狠心捏鼻子喝下去。况且我自认朽木难雕,那么为啥要白白浪费国家宝贵的科研基金?光那么多肥肥胖胖戴着光环比老板还老板比大爷还大爷的贪吃蛇还嫌不够,又要加我来分一杯羹,徒增纳税人的负担,情何以堪。赶紧着趁还没冷血或者同化时候,甭趟这水的便是。

得,回头一看自己把两个选项都给棒杀了,脚下没路了。说是棒杀,其实也不尽然,推研去数学去物理,人家指不定要不要我呢,统共上了多少鸡毛丁点儿的专业课,没事只会瞎咋呼,扯虎皮张大旗,要我才怪。要是松一松自己的否决标准呢,倒也有一线生机也未可知,不过落子无悔,那两条看来光辉灿烂的金光大道,我总觉得走上去今后有一段青春会白白流走,也不会对我想要的未来有什么正面的作用。

那么,上独木桥吧。直接就业更加不靠谱,难不成去当推销员,或者跑销售啥的?没有贬低这种职业的意思,但自己恐怕真不是干这些个的料。再者说,干这些个也未免白上了四年这名校了。这样一来,就剩考研。

大四上学期和下学期的一半,基本就在这上面了。这也是我大学四年,头一回为自己,踏踏实实为了一个愿景,卧薪尝胆四五个月,干了这么一件事。算是创造了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零起点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奇迹。之前因为迷恋社长,在手语社干过一个学期的通讯员,在水木手语版干过一年的版主;因为迷恋前会长,在红楼梦协会泡了一个学期;因为迷恋下中关时候玩命般的刺激,在黄庄干过一个学期的家教。这么些事,今天回想起来,都是在激情的引导下做的,算是我大学生活的随意之笔。至于干了两年半还是三年的宣传工作,先后辗转物理系宣传中心、学生会、清华紫荆唐氏支队,那都是因为我没啥兴趣干别的,于是这采稿写稿的活计就往我身上来了——不是我选择了宣传,而是宣传选择了我。嗯,是这样的。

考研是我为自己的未来,有意识地做的第一件实在的事。选择金融,因为缺钱。投身这行业,先要交足学费,才会给你指出通往金钱的可能道路,还不一定到得了。既然这样为啥选它?作为一个不大可能十年内有创业打算的普通人,注定的被剥削者的命运,那么我就想让自己工作的性价比高一些,或者至少是被剥削后所得还是远远胜过我的其他选择的。

我为什么说缺钱?怎样算不差钱?不是指挥霍无度,金山银山,二奶三奶。有这些需求的人,怎么着都差钱,无底洞来着,整一行尸走肉,或者衣冠禽兽,道貌岸然,败絮其中。我自己想的不差钱,是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被物质所束缚。换言之,在物质上解放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可以自由游弋。比如住在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读想读的书,见想见的人,听想听的音乐,学想学的科学、文化、历史,看想看的电影,清心寡欲,归隐乡野,道法自然,知足常乐。更长远看,孩子们将成长在一个没有毒奶粉毒饺子假疫苗和河蟹大神林立的地方,可能的话,一方清净的乐土。这些,都需要银子和人脉;所以我差钱,差人脉,差得都很紧。实现这些,对于本就不善言谈的我,如果选择继续科研这条陡峭山峰上孤独攀登的道路,多半会事与愿违。本心来说,我是没有兴趣与一个把事业看得比家庭重许多的人共结连理的,因为按照我的想法,家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归宿,舍本逐末,如果超过了维持物质运转和精神追求的基础,就是没有必要的事。如果有人跑来跟你保证,从今天起你的全家每天衣食无忧(管他怎么做到的),你会选择干什么?仍然“我会做好呢分工”?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呼唤吧,可能它沉睡已久,宝玉蒙尘,不要紧,相信它会慢慢醒来。那些愿望,不论在现实中你能找到多少拒绝的理由,正是你最真实的本心。

直面自我,确实是件说着容易做着难的事。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其实水至清也不能生花。可是摸着本心问自己,是否愿意因此而浑浊了这水?还是走一条物质和精神分开、工作与事业分开的自由之路,水清水浊,都和自己本心之所向没有了关联?

清,何以华?







谢亦萧

2010.6.25 夜 于 绛逸阁

Justyre

Jun 25th, 2010 at Cab of Justyre

Friday, June 25, 2010

不系之舟(断章)

最近看了两部日剧,有些找回了一年多前连续两个多月狂看幻想小说的那种悸动。说是幻想,其实也多是意淫,不过不是荒诞不经的神鬼魔幻,而是现实生活的戏剧化集中表现罢了。之前也有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大意是“幸福的人不爱看连续剧”,大概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已经给了他们自己的满足,不必再去跟着电视里面的人物去幻想抑或感动一番了吧。我呢?最近相对清闲,于是有些胡思乱想起来,但和以前类似的经历相比,多了一种想要尽力付诸实践的冲动。前些日子,在见到身边一些平淡但毫不枯燥的幸福时,这种冲动变得愈发强烈。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其实都是一个人在黑暗中孤独地行走。偶尔会牵住一个人的手,但没人知道这一程能牵手走多远。可是如果试着往好的方面看一看,能够牵住一个人的手,走得长走得久,即使人的本性有孤独的一面、甚至不能被任何亲近的人触碰,只要我们有过心意相通的一段共舞,那还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呢。反过来说,如果被这种“谁都不会向我敞开全部”的想法所拘束,迟迟不愿踏出接触的第一步,伸出友好的一只手,那么终老寂寞,岂不可惜。



多数人都把自己能健康地活着当成一种自然的存在,不需要终日为此担忧;当代社会大众文化的引导,也是以两性吸引力的方面为主;相比之下,自我的养生和调适更像是一种奢侈,对金钱或是时间的挥霍权利。如果,幸运又不幸地,知道自己虽然年轻或者正当盛年,却时日无多,或者任何时候都有暴亡的可能,我们会怎么做?接受可能一直到生命终点都得留在医院的治疗,还是燃尽最后一段时光,放开手脚,抛却平日会有的种种顾忌,果断地做些什么,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后悔?



曾经的我考虑过这个问题,虽然时日无多只是一个假设。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情下,答案自然不大一样;然而,直面自己的本心,抛弃各种世俗的步骤和既成的模式,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决意并不曾改变过。对现在的我而言,应该是尽一切可能地走近她们,了解她们,最佳的时候选择最心合的她,来书写剩下的日子。



这是件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情。如果我被宣判只有三四天可活,而且侥幸能够自由行动的话,我一定毫不犹豫跑去找阳蓝,把尚在朦胧之中的情愫一股脑儿地说给她听,然后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有遗憾。但如果有三四个月可活,我就要考虑策略;三四年可活的话,要顾忌的事情就更多。这么看来,有很多人我会错过,竟是因为以为时日尚多,不知不觉被人捷足先登、准确讲是后来居上了。可是,揠苗助长、操之过急也常常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于是,自然就纠结于这两种选择之间。



想拉近和你的距离,该怎么走?





有时,看到近在身边、似乎俯拾皆是的美,自己却总是在发现而不能接近或者触及,无力感就会如一阵潮水般,急速涌来又退去。告诉自己要淡定从容,要相信缘分自然,可又担心不去做些什么,就永远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美丽。像《求婚大作战》里的长泽雅美那样的风景,如果真像那小子一样一再在想还有的是时间、不必急于表白,最后大概只能在不能改变过去的现实世界中悔之莫及吧。



泛若不系之舟……即使有这样的心愿,也无法阻挡人性深处对于摆脱孤独宿命的渴望。然而单相思这个魔鬼,紧紧地追着我,断断续续算来也有十年。一个似乎从来都只能陷于单相思之中的寂寞男,本就不善此事、偏偏表达心意的时间地点方式似乎从来就没有对过的悲剧男,受到多次打击和冷嘲热讽却无处倾诉无人能解的孤独男。有时,一个人在黑暗里,伸手不见五指,甚至会溅起仇恨的火星,有一种毁灭什么的冲动。是他理解的感情太廉价,还是他的多愁善感不应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等待的猎猎北风无情吞噬着希望的篝火,日渐磨灭着最后的期待。



现在来说,逃出这一片令我的境况雪上加霜的不毛之地,应该是个正确的选择。当然未来在一塔湖图之中会不会有惊喜的相遇无从得知,但至少走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不再以学以业为心之所属,这样的可能性会大些么。如果说Y只是路过而L只是传说,同样地遥不可及平行到底,那么LS和G会怎样呢,我也只能说听天由命。做到自己能做的已经不易,就像久居囚笼的犯人突然被放出到世间,也总有失去方向感而迷茫的刹那。在这些当中,Y我并无概念不过应当热情,L冷静智慧,LS坚定而习性相似,G虽相交未深但姐感温存。观山则意溢于山,过去的我就是这样旁观着这样的美景一幕幕地飘过落成回忆,现在还要重复那样的悲剧,那可真是无药可救了。



所以,要破城,纵使鲜血淋漓,伤痕累累,也要破城。战略之类,要怎么走,还是个问题了。

谢亦萧

2010.6.24 夜 于 绛逸阁

Justyre

Jun 24th, 2010 at Cab of Justyre

Wednesday, June 16, 2010

要怎么走

Kenomica,

这是一封与眼下具体情况没啥关系的信,不必急于看或回,到有空有心时候再看再回不迟。只是希望听到你对这的真实想法……

为了让某女生对某男生的关系定位,由一个一般的同学或幼时玩伴,增进到一个重要的朋友,此男应该怎么做呢?(此女目前单身,尚无实质性的婚恋史,对待感情是认真重视的,异性的朋友可能不少,但交心的并不多。)不见得有进一步谈婚论嫁的意思,而仅仅是此男对此女有一种更详细、更深入了解的愿望,只是想走近她的那个圈子甚而有幸成为一个知己……对于未来究竟如何发展,随其自然而已。

或者说,如果此男和此女(特别是此女)平时都忙于种种事情,于是此男只有有限的时间采取行动,那么你看来,应当如何做呢?此女大概不是那种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的类型,而且既然志不在爱情,那似乎也不应该要费很多心机、去营造一个个场景、一个个套,让她去钻吧。(虽然即使对爱情也不想用这种方式,现实似乎无情地告诉所有人,所谓“追”的过程就是一个下套的过程,当然多数不恶意,但仍然是用了手段的……)

当然,这种知己关系不是那种讨论、辩论种种学术话题或者哲学命题的类型,而是融合了双方由共性带来的心意相通、和由不同带来的交相互补。

此男以前年龄尚小的时候,曾经模糊了这种红颜知己和人生伴侣的差别,因为我朝教育众所周知的原因,招致了不小的杯具,以致后来一蹶不振。遇见有心相交的“此女”们,都是战战兢兢,常常因害怕多迈一步而蛋打鸡飞、朋友也没得做。现今,又是这样一个此女在眼前,此男有心走近,却又担心一着不慎满盘输。虽说年轻时候凡事都是搏一搏的好,但这种此女,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因为做法欠妥而搞砸一切,可能今后都一直会深感惋惜的吧,更何况本有可能走得更近的呢。

后悔自然不足取,但如果方式有问题,无论怎样努力都会失败而后悔。年轻的年头这么有限,除了学点将来糊口的技艺之外,此男也不希望自己的精神陷入空虚的孤独。以现在此男的情况讲,深交此女也许确实高攀了;但如能为此男指一条路,让他有个努力完善的方向,即使仍然抱憾、不能实现心愿,将来也会走得更加稳当一点、自信一点、靠谱一点吧。

求指点。


祝 好

谢亦萧

2010.6.15 夜 于 绛逸阁

Justyre

Jun 15th, 2010 at Cab of Justyre

Wednesday, May 12, 2010

夜雨说

夜。

瓢泼大雨。野外荒郊。间有电闪雷鸣。

一个人,一手孤灯,行色匆匆;一条路,泥泞不堪,崎岖蜿蜒。不见落英缤纷,只有枯藤老树。黄鹂的鸣啭只是记忆的慰藉,乌鸦的旋律才是听觉的主宰——

看起来是没有什么怡然之心境可言的;但凡有的,无外乎悲凉悄怆与隐隐不安而已。



也是这夜。

瓢泼大雨,荡涤万物。野外荒郊,跳出尘嚣,尔虞我诈之外,得以本色片刻。间有电闪雷鸣,携地崩山摧之势,江河翻腾,寰宇震颤;自然之力,壮哉美哉。

一个人,一手孤灯,或执伞,或披袍,或淋为落汤。虽行于途中,却不汲汲于今夜之必至,而自足于一己之步调,一己之感觉,或快或慢;时而观倾盆于野,时而大 踏步而前。

一条路,泥泞不堪,不避脏,不避厌,安然于所遇。虽崎岖蜿蜒,却不戚戚于何时能到达,而用心于普通之奇异,曲径之通幽,亦急亦缓;时而足蹈于顿悟,时而忘 我于世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纵无落英之缤纷,而枯藤老树四面而立,亦可高唱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或低吟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抚古思今,今世 何世,今夕何夕,便可把淡酒一杯,重返那漫漫征程。至于花香鸟语,更不须春暖花开,便自在心间了——春去花常在,人来鸟何惊?我心不古,我心不污,本真常 在,冰心玉壶。



同一番夜雨之景况,偏是两番看法,结果自然是两番心态,两种生活。所谓境由心生,实乃至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以此砥砺,是为钢铁之意志,不挠之精神,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古之佳人自是寄幽情于文墨,而今之勇士,当寄豪情于笔端,有一颗旷达从容之心,仰天大笑出门去,何必煎心日日复年年;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若为潮流所驱驰,为世俗所逼迫,忙忙碌碌,混沌一生,纵能金满银满、厚名传世,到底不曾活得明白。何不长存一方心之净土,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宁静致远,终究不枉今生;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谢亦萧 

2010.5.11 夜 于 绛逸阁


Justyre

May 11th, 2010 at Cab of Justyre

【注】本文亦为笔者为2009届GSM初试经验贴之代序。